發布時間:2020-07-09 09:33:56 人氣: 來源:未知
贛州有一個國內最先進的古代排水系統,叫“福壽溝的地方”從古至今不管多大的雨從來不會被水淹
國內很多城市都想學習經驗。
“福壽溝”坐落于贛州市章貢區老城區,贛州有章江、貢江在這里匯合形成了長江的第二大支流贛江,由于三面環水,贛州古代也經常發生洪澇災害,自北宋神宗熙年1068年,贛州新上任了一位水利丞官員,叫劉彝的,也是北宋著名水利專家,他來贛州了解情況之后就開始琢磨怎么建立防洪工程,經常走街串巷查看地形,最終根據街道布局和地形特點,制作了分區排水的方法,建成了兩個排水系統,因為兩個排水溝好像古代的兩個文字“福和壽”二字所以叫福壽溝。
福壽溝建造者雕像
福壽溝看著像烏龜形,**在城南、龜尾在城北,福壽溝總長12.6公里,建筑呈磚拱結構,溝頂上有很多銅錢一樣的排水孔,孔最大寬度為1米、高度1.6米、最小處寬、深各0.6米。
福壽溝整個結構圖
福壽溝地下排水系統圖片
福壽溝地下排水系統
水利專家劉彝,在城內專門建了很多池塘分別是:鳳凰池塘、金魚池塘、清水池塘、荷包池塘、花園池塘足足建了有幾十個,還建了12個水窗,水窗結構由外閘門,內閘門和城內那些池塘連通,等江水上漲的時候、利用水力將外閘門自動關閉,然后城內下雨的水,這個時候全部流到幾十個池塘里去了,水位下降到低于水窗口,池塘里的水就延著水溝,把閘門沖開把城內的水流到贛江。
外閘門排水的圖片
這個900多年的北宋排水系統,稱得上奇跡工程!